會議電視技術的出現和發展,逐漸改變了人類的社會活動方式。視頻通信是人類社會經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關的研究表明,有效的信息55% 60%依賴于面對面(Face to Face)的視覺效果,33% 38%依賴于說話者的語音,而只有7%依賴于內容。傳統的通信工具,如電話、傳真機等都無法達到面對面或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的溝通效果。對企事業單位來說,常年超負荷運轉,出差開會,已成為令人苦惱,望而卻步的事情。采用會議電視的方式既達到了召開會議的目的,又避免了出差到外地。從效果上來看,可以緩解交通緊張狀況,節省時間和經費。對于一些緊急性會議,會議電視在爭取時間、及時商討決策、及時貫徹上級重要指示、及時取得重要信息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它不僅讓參加電視會議的每一個人都仿佛坐在同一個會議室內、同一個會議桌前進行面對面的交流,還可以讓與會者在開會的同時方便地處理其他日常工作,而不會為出差開會而苦惱.
視頻通訊技術的發展及趨勢
視頻會議系統的歷史可追溯到本世紀60年代初,當時美國電報電話公司[AT&T]公司曾推出過模擬會議電視系統[Picturephone]。但由于當時的電話網帶寬無法滿足要求,其視頻信號只能通過極其昂貴的衛星信號傳輸,這使得成本無法降低。再加上市場需求不強,技術發展不夠成熟,這不但限制了該產品的推廣(終于受挫而停止發展),也使視頻會議市場就此沉寂下來。
進入70年代以來,由于相關技術領域的長足進步,最主要是數字式傳輸的出現,傳統視頻會議系統所用模擬信號的采樣或傳輸方法也得到極大的改善,數字信號處理技術開始走向成熟。但是數字信號的存儲與傳輸仍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尤其是采集的模擬信號如果用數字形式表示,其存儲量和要求的傳輸能力更甚于模擬系統。對數據壓縮問題的研究,成為突破障礙,是最終把視頻會議技術推向市場的關鍵。從總體看,70年代視頻會議系統的發展處于相對平靜的時期,但研究工作并未中斷。
進入80年代中期,通信科技發展迅猛,編碼和信息壓縮技術的發展,使得視頻會議設備的實用性大為提高。這時的CODEC由于制造技術的提高,體積在急劇減小,與此同時,數字式網絡發展也非常迅速,T1的租用費用迅速下降,并開始出現更低速率的網絡服務。另外,技術的進步也帶來CODEC價格的下降。因此,視頻會議系統正逐步進入市場。但此時的視頻會議系統由于價格和技術的因素,仍只限于高檔的會議室視頻會議系統的應用,從而限制了它的進一步普及。
90年代初期,第一套國際標準H.320獲得通過,不同品牌產品之間的兼容性問題得到解決。配合H.261視頻壓縮集成電路技術的開發,視頻會議系統也有朝小型化發展的趨勢。在1992-1995年期間,中小型視頻會議系統成為視頻會議應用中的主要產品。視頻會議系統在90年代中期的另一個發展趨勢為桌上型產品開始成熟。< 國內目前最為常見的視訊會議系統多為符合H.320和H.323標準的系統,相對而言,H.320標準的視訊系統多于H.323標準的系統。這除了H.320標準頒布早與H.323標準、技術更為成熟之外,另一個主要原因是H.320標準是一個有服務質量保證(QoS)的視訊標準,而H.323標準目前還無法提供 QoS的保證。但隨著IP技術的不斷進步,將會有更好的技術來保障H.323標準的服務質量,如利用資源預留協議(RSVP)來保證更多的帶寬傳送多媒體數據流技術。